术语表
A位(A-square):任何与角之间隔着另一个位置的边上位置(见图1-2)。
锚(Anchor):不会轻易被对方消灭的一颗或者多颗边上棋子,它提供了不被吃光的保护。
B位(B-square):任何与角之间隔着另两个位置的边上位置(见图1-2)。
平衡边(Balanced edge):被六颗相邻同色棋子占着的边,而两个角空着。
黑线(Blackline):从h1至a8的对角线。
截断对角线(Break a diagonal):在对方控制的对角线上安置一颗棋子。
C位(C-square):任何与角相邻的边上位置(见图1-2)。
控制中心(Control the center):使棋子聚集在棋盘中间,而对方的棋子在外围。
对角线控制(Diagonal control):在对角线上拥有一排多颗同色棋子,而对方在同一条线上没有棋子。
偶数理论(Even number theory):当一个区域有偶数个空位时,通常让对手在区域内先开始下棋会更好一些。
拔除(Extract):翻转对于对手有价值的内部子。
送吃(Feeding the opponent):在区域内故意给对方可选棋步。
必下棋(Forced move):一方只有唯一一步合法棋时的棋步。
余裕手(Free move):只有一方可下的棋步,可以延迟到对局的后面去下,并且下过之后没有为对方产生任何安全回应棋步。
边缘子(Frontier disc):与一个或多个空位相邻的棋子。
获得先手(Gain a tempo):通过从棋盘有限区域内的下棋中比对方多得到一步棋,而获得时间上的优势,因此实际上是将在其他地方开始下棋的负担转移给了对方。
逆偶数原理(Hyper even-number theory):如果一方没有下到偶数区域内任何位置的通路,那么这一方就可以迫使对方在此区域内先开始下棋。
内部子(Interior disc):完全被其他棋子包围住的棋子。
内部横扫(Interior sweep):一方产生大量内部稳定子的策略,通常在此过程中牺牲了边上的棋子。
内在子(Internal disc):同内部子。
发散手(Loud move):产生许多新的边缘子的棋步。
主对角线(Main diagonal):两条横跨两角之间的八位置对角线之一。(见图6-16)。
空位对(Pair):两个空位,如果一方下其中一个位置,那么对方将要下另一个位置。
奇偶性(Parity):在全部或绝大多数区域内获得最后一步棋的能力。
有毒棋子(Poison disc):将本该是凝聚手的变成发散手的棋子。
中毒棋步(Poisoned move):因有毒棋子而成为发散手的潜在凝聚手。
凝聚手(Quiet move):不会产生许多新的边缘子的棋步。
耗尽棋步(Run out of moves):下棋一方没有安全手可下的局面。
安全步(Safe move):不会让角的棋步。
半必下棋(Semi-forced move):不是由棋规强制而是出于战术考虑的必下棋。
稳定子(Stable disc):在对局的余下部分不管下什么棋都不会被翻转的棋子。
斯通纳陷阱(Stoner trap):强制吃角的下棋顺序,通过先下X位控制主对角线,然后攻击角位,以至于如果对手想要防卫角位,他将翻转X位。见图9-25。
诈取(Swindle):一方在空位对中得到两步棋的情形,因为第一步棋下入空位对后,对方没有合法棋步可以下入空位对的另一个。
手筋(Tesuji):可以用于某些经常出现的局面中的一步好棋或下棋顺序。
不平衡边(Unbalanced edge):被五颗相邻同色棋子占着的边,而一个C位和两个角空着。
墙(Wall):同色边缘子相连成的群。
楔入(Wedge):位于边上的一颗或一排多颗同色棋子,两侧邻接着对方的棋子;或者下一步产生楔入的棋。
白线(Whiteline):从a1到h8的对角线。
冀(Wing):一种不平衡边。
吃光(Wipe-out):以棋盘上所有棋子都是同一种颜色而告终的对局。
X位(X-square):任何与角斜向相邻的位置(见图1-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