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棋规和标记法

图1-1是黑白棋的标准标记法,各列从左到右记为“a”到“h”,各行从上到下记为“1”到“8”。在本书中,每个位置都用一个字母跟着一个数字来表示,例如“a1”表示左上角,“h8”表示右下角。某些位置会用特殊的大写字母来表示,如图1-2所示。这种标记法由黑白棋的发明者长谷川五郎所发展,并沿用至今。B位(B-square)是在边的中间,C位(C-square,又称为外星位)是在边上与角相邻的位置,而A位(A-square)位于B位和C位之间。X位(X-square,又称为位)是与角斜向相邻的位置,“X”表示其危险性。

图1-1
图1-1
图1-2 位置名称
图1-2 位置名称

“黑方”和“白方”指的是棋手,“黑棋”和“白棋”指的是棋子的颜色。例如:“对局结束时黑棋比白棋多,因此黑方胜、白方负。”黑方和白方指的是“他”,当然也可以是“她”,因为很多女士也下黑白棋,包括连续两次赢得美国黑白棋锦标赛冠军的Carol Jacobs。

有时也采用罗盘方位(东、南、西、北)表示棋盘上的区域(各自对应左、下、右、上)。

棋规

1、对局开始时e4和d5摆上黑棋,d4和e5摆上白棋(如图1-3所示)。

图1-3 黑先
图1-3 黑先

2、双方交替轮下,黑方先下棋。

3、一步合法的棋步包括:在一个空位新落下一颗棋子,然后翻转对方一颗或多颗棋子。

4、在新落下的棋子与棋盘上已有的同色棋子之间,任何被夹住的对方棋子都要翻转过来。这可以是横着夹、竖着夹、或是斜着夹;而且被夹住的位置上必须全部是对方的棋子才行,不能有空位。

5、同一步棋可以在多个方向上翻棋,任何被夹住的棋子都必须翻转过来;下棋方无权选择不去翻转某个棋子。

6、除非能至少翻转对方的一颗棋子,否则就不能落子。如果一方没有合法棋步,也就是说不管他在哪里落子,都无法至少翻转一颗棋子,那么他这一回合只得跳步(Pass),而由对方继续下棋,直到他有合法棋步可下为止。

7、如果一方至少还有一步合法棋步可下,他就必须下棋,不得跳步。

8、继续对局直到棋盘完全填满或者双方都无合法棋步可下为止。

记分

在对局结束时计算比分。通常确定比分的办法是简单地数出各方的棋子数,例如,如果有34颗黑棋和30颗白棋,那么黑方34:30胜出。如果双方棋子数相同,那就是平局。

在联赛中,如果一方吃光对方的所有棋子,通常不管棋盘上的棋子数多少,都会给他记为64:0胜出。此外,在某些联赛诸如世界锦标赛中,空位会判给胜方。例如,在对局结束时有32颗黑棋和29颗白棋,还有3个空位,比分将记为黑方35:29胜出。

实例

图1-4至1-9是开局时的下棋顺序,对规则进行演示。在图1-4中,黑方下出对局的第一步棋f5,在这颗新落的棋子与d5黑棋之间夹住了e5白棋。在图中,f5棋子上的数字1表示第一步是下在这里的。位于e5的椭圆形黑棋表示在下棋之前这颗棋子是白棋,黑方下棋后将它翻转了。在图的下方,“白先”表示下一步棋轮到白方下。在图1-5中,白方下f6,利用已有的d4白棋斜向夹住了e5的棋子。在图1-7中,白方下f4,在两个方向上翻棋。新落下的f4棋子和f6白棋夹住了f5黑棋,同时f4和d4夹住了e4黑棋。在图1-9中,白方下c5,利用已有的f5白棋夹住了d5和e5的黑棋 。

图1-4 白先
图1-4 白先
图1-5 黑先
图1-5 黑先
图1-6 白先
图1-6 白先
图1-7 黑先
图1-7 黑先
图1-8 白先
图1-8 白先
图1-9 黑先
图1-9 黑先

假设在图1-10所示的局面中,黑方下了f8,图1-11是下这一步棋之后的正确局面。虽然e6的白棋完全被黑棋包围,但是黑方并不能翻转这颗棋子,因为它并不是被f8这步棋夹住的。图1-12是白方没有合法棋步的局面,白方将跳步,而黑方继续下棋。

图1-10 黑先
图1-10 黑先
图1-11 白先
图1-11 白先
图1-12 白跳步
图1-12 白跳步

打谱

图1-13是一盘完整对局的图谱(Transcript)实例。数字表示落子的顺序,而被翻转的棋子不在图上表示出来。复盘时,在标记1的位置(本例中的f5)下一颗黑棋,然后根据棋规翻棋(本例中的e5应该翻成黑棋)。接着在标记2的位置下白棋,在标记3的位置下黑棋,等等。图1-14是第30步后所产生的局面,而图1-15是最终的局面。有时也会使用局部图谱来表示下棋顺序(见图2-9的实例)。

图1-13 图谱
图1-13 图谱
图1-14 第30步后
图1-14 第30步后
图1-15 最终局面
图1-15 最终局面